社群網站不實訊息
台灣民眾對於不同政治意見的看法
- 民眾習慣用自身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來解讀訊息,而社群媒體的演算特性讓人們更容易過濾和自己立場不同的訊息,進而形成迴音室效應 (Terren & Borge-Bravo, 2021)。破除迴音室效應的方法之一,便是接觸和自身立場不同的訊息。調查結果顯示,台灣的社群媒體使用者對於是否需要接觸到立場不同的訊息,具有兩極化的意見,兩端選項各有約一半的民眾支持。
資料來源:2023台灣網路報告,執行時間2023年5月2日至5月20日,加權後數值。樣本數:1,574(雙底冊,排除無使用社群媒體、未上網者)
警告標籤注意程度
- 為了對抗不實訊息,如Facebook、Twitter等社群平台已經開始標示有問題的訊息。結果顯示台灣的社群媒體使用者注意到警告標示的頻率很低,約有近一半的(47.07%)的社群媒體使用者表示他們從未見過,約三分之一(29.19%)表示僅是偶爾見到。
資料來源:2023台灣網路報告,執行時間2023年5月2日至5月20日,加權後數值。樣本數:1,574(雙底冊,排除無使用社群媒體、未上網者)
社群媒體訊息可信度
- 台灣約有近七成的社群媒體使用者(69.55%)認為社群媒體的訊息不太可信(亦即選擇同意者),僅有23.79%表示可信。
資料來源:2023台灣網路報告,執行時間2023年5月2日至5月20日,加權後數值。樣本數:1,574(雙底冊,排除無使用社群媒體、未上網者))
社群媒體訊息正確性
- 台灣的社群媒體使用者約有近八成(78.86%)不認同「社群媒體上的訊息大多是正確的」,僅有16.48%表示同意、0.69%表示非常同意。
資料來源:2023台灣網路報告,執行時間2023年5月2日至5月20日,加權後數值。樣本數:1,574(雙底冊,排除無使用社群媒體、未上網者)
民眾對於大型網路公司/政府是否應該管制不實訊息的看法
- 不實訊息的防治需要多方的參與及合作,大多數民眾認為如 Google 和 Facebook大型網路公司有責任管制不實訊息,有53.10%受訪者選擇「非常同意」,亦有31.53%選擇「同意」。此外,對於政府是否應該建立不實訊息管制辦法的態度,選擇同意方的受訪者就佔84.73%,不同意方則共有9.03%。
民眾對未經證實之陰謀論的相信程度
- 根據風險溝通理論,民眾若要對一項風險有所反應,首先要先產生風險意識。在不實訊息的情境下,民眾若能對社群平台上的資訊有所保留,便較有可能察覺不實訊息的嚴重性,以及瞭解如何應對。
- 本調查詢問兩則網路上流傳且未經證實的陰謀論:第一則為「新冠肺炎病毒是從中國武漢的一個實驗室中洩漏出來的」調查結果顯示,約有半數台灣民眾偏向相信該則陰謀論;另一方面,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民眾對此抱持不相信的態度。第二則為「新冠肺炎病毒是人造的病毒」,調查結果顯示,約半數台灣民眾抱持相信的態度,另外,接近三分之一的民眾持不相信的態度。
